第65章 亞洲戰場(5)

第65章 亞洲戰場(5)

第65章亞洲戰場(5)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最後的決戰階段。日軍的戰爭資源基本上已經消耗殆盡,海軍和空軍已經沒有和盟軍作戰的實力了。這年秋,尼米茲將軍率領太平洋艦隊向西橫行,麥克阿瑟將軍率領西南太平洋部隊猛攻,兩支美國勁旅成鉗形攻勢,似猛虎下山,迅速逼近日軍佔領的太平洋戰略要地——菲律賓。日本必須破釜沉舟,決一死戰。他們於是制定了一套「勝利」計劃——美國艦隊一旦侵入日本的內圈據點,殘存的日本海軍就傾巢而出,誓死迎擊。

日軍在決定這個計劃以前,曾經制定了4個方案。但經過仔細的考慮,最終選定了第二方案,即打算用7/10的力量進行決戰,在重挫盟軍作戰意志以後爭取停戰或講和。實際上,只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

日本參謀本部於1944年7月21日決定了下述基本方針:

第一,加強菲律賓、中國台灣、南西各島、本土、千島群島海洋一線的防衛。

第二,上述地域不論何處遭受敵軍進攻,隨即集結陸海空軍戰力迎擊。

第三,在入侵中國方面,按預定計劃完成湘桂作戰,用大陸交通補充海上交通不足。

第四,儘力用沿岸航路保證海上交通。

鑒於美軍下一步的攻擊目標可能是菲律賓、中國台灣、本土及東北方向的千島、庫頁島、北海道,所以把菲律賓方面的戰事命名為捷一號作戰;中國台灣方面命名為捷二號作戰;本土方面命名為捷三號作戰;東北方面命名為捷四號作戰。命令捷一號捷二號應在8月末做好準備,捷三號捷四號應在10月末做好決戰準備。

「捷一號作戰」計劃主要有海陸兩方面內容。在陸軍方面,由綽號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陸軍大將出任司令官。在海軍方面,預計參加菲律賓決戰的有3支日本艦隊,一是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指揮的第3艦隊,擁有輕重型航空母艦4艘及其他各型艦隻20餘艘。在「捷一號作戰」中,小澤艦隊的主要任務是充當誘餌,以全軍覆沒的悲愴之舉,引誘急躁的哈爾西海軍中將離開要保衛的登陸部隊和船隻,為栗田的主力艦隊創造戰機。

栗田健南海軍中將的第2艦隊在這一大賭博中唱主角。它擁有7艘戰列艦和各型艦隻40餘艘,迫使命是,一旦哈爾西中計上當,便趁虛直插美軍登陸灘頭,全力掃蕩美登陸船隻和部隊。

第3支艦隊是志摩清英海軍中將的第5艦隊,由10餘艘各型艦隻組成,主要任務是配合栗田作戰,進擊雷伊泰灣,與栗田形成鉗形攻勢。

空中作戰掩護兵力由木西和福繁指揮的陸軍第4航空隊共約1000餘架飛機擔任。「捷一號作戰」的關鍵部分是海上決戰。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大本營幾乎是孤注一擲,將它的全部家當都推向菲律賓海域的大潮中。

■嚴陣以待

太平洋戰爭後期,盟軍的戰鬥能力十分雄厚,日本已是強弩之末了。因此,在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已決定不再逐點進攻,而提出了直指日本國土的作戰方案。尼米茲主張在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取得空軍基地后,繞過菲律賓主島呂宋島,直取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台灣及廈門一帶,加緊海上封鎖,同時空襲日本本土,置日本處於絕對被動之中。然而麥克阿瑟陸軍上將不同意這個作戰計劃。他主張在萊特島首先登陸,攔腰斬斷菲律賓防守線,建立航空兵和後勤基地,然後進攻呂宋島,切斷日本本土與南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

為此,7月7日,羅斯福總統親自來到夏威夷,討論今後的作戰方針。當天晚上,羅斯福、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在總統下榻的地方吃過飯後,一起來到掛着大幅太平洋海圖的總統臨時期居室里。羅斯福總統坐着輪椅來到大海圖旁,用竹棍指著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島問麥克阿瑟:「道格拉斯,我們從這裏再往哪裏去呢?」「總統先生,先取雷伊泰灣,然後再到呂宋島。」麥克阿瑟堅定地說。

萊特島位於呂宋島的東南和棉蘭老島的北面,扼菲律賓中部的蘇里高海峽的要衝。它就像一個楔子插在薩馬島和棉蘭老島之間,形態像顆臼牙,牙根指向棉蘭老島。其東海岸沿雷伊泰灣是一片長35的肥沃平原,海岸空曠,沒有暗礁,是理想的登陸作戰地點。

可是,尼米茲卻主張繞過防範嚴密的菲律賓,直取日軍侵佔的中國台灣,堵住並切斷日本通往南太平洋的戰略補給線。然後,以此為跳板,空襲日本本土,加緊海上封鎖,置日本於死地。

就這樣,討論一直持續到深夜,並在第二天早晨繼續進行。後來,經過羅斯福總統的大力協調,尼米茲海軍上將表示同意與麥克阿瑟合作。於是,太平洋上這兩個巨大的「車輪」匯合在一起,開始按作戰計劃向菲律賓進軍。

另外,當時還決定,萊特島登陸作戰時間為12月20日,由麥克阿瑟負責,太平洋艦隊提供海空支援。具體參加支援的海軍部隊為第3、第7艦隊,共有各型艦隻760餘艘,空中掩護和作戰支援由陸軍第5、第13航空隊以及航空母艦艦載機共計飛機2000餘架承擔。

就這樣,雷伊泰灣海空戰的帷幕即將拉開。

■中了圈套

10月20日,晴天一聲霹靂,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美兩棲部隊在哈爾西第3艦隊支援下,順利地登上萊特島。

然而,就在美軍登陸萊特島的前兩天,日本人碰巧截獲了美軍一份電報,這份電報正好為日軍提供了所需要參考的重要情報,於是日本海軍司令豐田下令實施「捷一號作戰」,從而釀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

1944年10月17日,美軍先頭部隊首先攻佔了菲律賓東部雷伊泰灣。為了支援、掩護後續主力部隊登陸,美軍把中太平洋戰區的第三艦隊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第七艦隊全部集中到了菲律賓東部海域,總兵力達12艘航空母艦,18艘護航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20艘巡洋艦和104艘驅逐艦,僅艦載飛機就有1280餘架。美軍自恃兵力雄厚,根本沒有考慮對參戰兵力實施集中統一的指揮,也沒有建立統一的指揮部,第三艦隊和第七艦隊仍分屬中太平洋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統轄。

美軍先頭部隊在雷伊泰灣小島登陸后,日軍大本營針對美軍選擇雷伊泰灣作為登陸點,對各艦隊的任務進行了具體詳細的規定:小澤艦隊南下,在呂宋以北海面充當誘餌,引誘美艦隊遠離登陸部隊和艦隻,為主力艦隊製造戰機;栗田艦隊主力北上,取道聖貝納迪諾海峽,一旦美主力艦隊離開雷伊泰灣,便趁機長驅直入美軍登陸灘頭,掃蕩美登陸艦隻和部隊;志摩的第五艦隊也南下助戰,取道蘇里高海峽,與栗田艦隊形成鉗形攻擊,直取雷伊泰灣。10月下旬,日本各支艦隊按照計劃同時向雷伊泰灣進發。

10月22日晨8時,栗田健南海軍中將率由「大和」號、「武藏」號在內的5艘巨型戰列艦組成的中央艦隊向雷伊泰灣北部挺進;22日下午3時,志摩清英海軍中將率由10餘艘艦隻組成的南方艦隊駛離普羅乃港,取道蘇里高海峽,從南路進擊雷伊泰灣;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率僅存的4艘航空母艦,也於22日上午10時22分開始向雷伊泰灣東北的呂宋島附近海域大搖大擺地開進。

日軍的計劃是,首先由小澤的航空母艦艦隊將擔任空中掩護的哈爾西海軍中將的第3艦隊誘出雷伊泰灣,使其艦載機無法發揮作用。然後,栗田和志摩兩支艦隊成鉗形夾擊攻勢,趁美軍為萊特島運送增援部隊和補給時,一舉將其摧毀。

10月22日夜,美軍「飛魚」號偵察潛艇發現了栗田艦隊,並且馬上向哈爾西作了報告。隨後哈爾西指示,「飛魚」號呼喚同伴「絛魚」號,一同尾隨栗田艦隊,並伺機攻佔。

23日凌晨,他撞上美海軍的鰷魚號和飛魚號兩艘潛艇。美軍第一次齊射就有4枚魚雷命中栗田的旗艦愛宕號,中將閣下不得不在溫暖的海水中泅水逃生。當他被一艘驅逐艦打撈起來時,他看到摩耶號已經爆炸沉沒。出征還不到20個小時,栗田的10艘重巡洋艦就已經2沉1傷,只有7艘還有作戰能力。

憤怒的日軍開始攻擊美軍潛艇,美軍「飛魚」號潛艇在躲避中不小心觸礁沉沒。離雷伊泰灣還有2天航程,日軍不敢戀戰,只好鳴鑼收兵,調整隊形繼續前進。

23日的白天,栗田轉移到大和號上,這艘世界上最強大的炮艦無疑有助於他穩定情緒,他掌握了局勢。總的來說,他龐大的艦隊並沒有多大損失,大和和武藏兩艘超級戰列艦依然完好。而且夜幕將臨,美軍的飛機也暫時無法攻擊他。

哈爾西雖然從美軍「飛魚」號22日夜發回的電報中得知,有一支大的日軍艦艇編隊。但是直到23日早晨也沒有發現。於是,他將第38特混艦隊展開在聖貝納迪諾海峽東部並命令各大隊開始搜索日軍艦隊。上午9時左右,特混大隊的一架偵察機發現了正要進入錫布延海的栗田艦隊。10點38分,美軍第一攻擊波12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和18架TBD「掠奪者」式魚雷攻擊機。栗田艦隊上空沒有一架飛機阻攔,只好靠艦上強大的防空火力來應付了。這使得海戰剛一開始,就有8架美機被擊毀,但美機的重點指向「武藏」號戰列艦。

「武藏」號是「大和」型巨型戰列艦,1937年動工,1942年底才下水。它的艦長263米,寬39米,滿載排水量為72000多噸,全艦大小火炮共計152門。該艦重鎧厚甲,裝甲厚達410毫米,與「大和」號一起,被稱為「永不沉沒的戰列艦」。

面對來勢洶洶的美機,「武藏」號上的152門大小火炮一起開火,在巨艦上空織成了一張密集的彈網,但仍不能阻擋美魚雷機的攻擊。不一會兒,就有3顆魚雷和33枚炸彈擊中了「武藏」號右舷。

12點整,36架TBD「掠奪者」式魚雷攻擊機和24架TB「復仇者」式魚雷攻擊機,在18架「惡婦」式戰鬥機的掩護下,對栗田艦隊進行了第2次空襲。只見在紛紛墜落的炸彈中,又有3枚重磅炸彈和2條魚雷擊中了「武藏」號,其中1枚穿透了兩層甲板后爆炸,造成巨大破壞。

12點22分,第3攻擊波的42架飛機又蜂擁而至,「武藏」號戰列艦再遭劫難,又有3條MK-13型新式魚雷擊中「武藏」號右舷,劇烈的爆炸幾乎把右舷的外裝甲全部撕裂,此後命中同一部位的4枚重磅炸彈使海水大量湧入,艦首開始下沉。

14時22分,60架美機又發起了第4次攻擊,「武藏」號戰列艦又被擊中,在命中8枚炸彈后,這艘巨艦的上層建築全部被破壞,艦首繼續下沉。

15時左右,近100架美機又前來光臨栗田中將的艦隊。美「企業」號航空母艦上的飛行大隊長史密斯海軍中校,帶着12架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直撲「武藏」號,接着10架TBD「掠奪者」式魚雷攻擊機又呼嘯而來,頃刻間就有12枚重磅炸彈和11條MK-13型魚雷命中「武藏」號。15時55分,「武藏」號沉入海底。

為暫時避開美軍的攻擊,栗田中將趕緊下令:「緊急撤退!」實際上是給了哈爾西一個假象。16時22分,哈爾西得知日艦隊撤退,便判斷日本人損失慘重,正在落荒而逃,因而也就沒有進行正準備實施的第6次空襲。但哈爾西也心生狐疑,日本人的航空母艦究竟在哪兒?

同樣心急如焚的還有小澤。他得知栗田艦隊遭到美機猛攻后,趕緊一再發出明碼電報,希望能夠儘快引開美軍對栗田的攻擊。但是,哈爾西卻沒有注意到這些。最後,小澤也只好豁出去了,主動發起攻擊。

10月24日下午15時,小澤幾乎出動了全部作戰飛機,向美軍第3艦隊的一支輕型航空母艦特混艦隊大模大樣地襲來。

在第一攻擊波中,小澤出動了60餘架飛機抵達美艦隊上空。但這支輕型特混艦隊僅從「埃塞克斯」號上起飛了7架「惡婦」式戰鬥機迎戰。千萬不要小瞧這7架戰鬥機,在半小時的空戰中,戴維·麥克坎貝海軍中校和他的僚機羅伊·拉辛格上尉擊落了15架日機,麥克坎貝獨自擊落9架,創造了太平洋戰爭中一次戰鬥單機擊落敵機的最高紀錄。

第二攻擊波的80架飛機為了取得戰果,集中全力攻擊了「普林斯頓」號輕型航空母艦,這艘艦上僅有的8架戰鬥機全部升空。但是,美軍飛行員憑藉飛行技能和機載武器火力的優勢,一下子就擊落20架日機。艦載高射炮密集的防空火力也擊落10架日機。儘管美軍英勇的作戰,但是這艘航空母艦還是被從不太引人注意的雲層里鑽出的8架轟炸機擊中,3枚重磅炸彈落在了這艘巨艦的飛行甲板上,恰好有一枚穿透甲板鑽進機庫爆炸,並引爆了機庫內6架已掛上魚雷的TB「復仇者」式魚雷攻擊機,頓時就燃起了衝天的大火。不一會兒,又一聲「轟隆隆」的巨響,「普林斯頓」號尾部的魚雷庫被大火引爆,頃刻間,這艘航母就沉入大海。

17時整,哈爾西得到了日艦載機襲擊「埃塞克斯」號的消息后,立即率龐大的特混艦隊高速北上。17時50分,他電告金凱德:「栗田艦隊業已受創西撤,我正率三支艦群北上,以起能於25日拂曉襲擊敵軍航空母艦。」就這樣,哈爾西這支「猛虎」終於離開了他應該保護的登陸部隊,被日本人調離下「山」了。一心想着攻擊日本航空母艦的他,此時根本不知道日本航空母艦已成了紙老虎,也因此中了日軍的圈套。

■蘇里高海戰

志摩艦隊於24日黎明從哥倫灣出發,由蘇祿海南下,與西村艦隊在棉蘭老海會師,由於南路艦隊和中路艦隊嚴守無線電靜默,西村無法與栗田和志摩協調他們的步驟。24日傍晚,他們經過棉蘭老海向雷伊泰灣挺進。西村艦隊領頭,志摩艦隊在後,相距約60海里。他們剛剛開過帕納翁島就闖進了美國第七艦隊為他們設置的圈套。傑西·奧爾登多夫少將的六艘戰列艦(從西向東,分別是賓夕法尼亞號、加利福尼亞號、田納西號、密西西比號、馬利蘭號、西弗吉尼亞號)、八艘巡洋艦(從西向東,分別是:什羅普郡、博伊西、菲尼克斯(以上3艘編成右翼巡洋艦群,面向南方);哥倫比亞、丹佛、明尼阿波利斯、波特蘭、路易斯維爾號,以上5艘編成左翼巡洋艦群)、29艘驅逐艦和39艘魚雷艇已經嚴陣以待。志摩艦隊還在蘇祿海航行時,美軍第5航空隊的偵察機就發現了它,后又跟蹤發現了西村艦隊。

24日23時,美軍的魚雷艇開始襲擊進入攻擊區的西村艦隊。但無一命中,美軍魚雷艇PT—493觸礁沉沒,但為第七艦隊提供了大量情報。25日凌晨2時,美軍魚雷艇部隊放棄了攻擊,撤出戰鬥。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二戰經典戰役全記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二戰經典戰役全記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65章 亞洲戰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