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孫十萬舊活新整,鄧芝回蜀

第一百五十五章孫十萬舊活新整,鄧芝回蜀

霍弋在旁目睹全過程,見逍遙公將事件基本平息,大為振奮。

不等范寂發話,霍弋先一步行至范寂身邊,小聲道:

「陛下有旨,鄭度雖氣量有限,但可稱忠義之士,請逍遙公不要為難。

今日事件,任憑逍遙公替陛下安撫眾人,不需有所顧慮。」

言罷將陛下手諭取出,雙手捧給范寂。

「此乃陛下手諭,意在為逍遙公之舉止言行證明。

請逍遙公收下並善加利用!」

范寂見陛下如此周到得體,且對自己無條件信任,一股暖意油然而生。

恭敬接過霍弋遞上的聖諭,躬身俯首道:

「貧道謝陛下恩典、信任!」

此情此景均被台下之人,包括鄭度看在眼中。

大家發現逍遙公恭敬之舉,皆疑惑,但轉念一想,能令逍遙公如此恭敬,恐怕也只有陛下了。

逍遙公大才、大賢且灑脫不羈之人,竟然能對陛下如此敬服,看來當今陛下確實可稱為「明君」。

想到此處,眾人對此番唐突來京之舉慚愧之至,均躬身靜待逍遙公傳達陛下聖意。

范寂展開陛下手諭,認真觀看,確認陛下意思后,昂首鄭重道:

「眾位,陛下有聖諭在此,其內容是令貧道全權代表朝廷以及陛下發聲。

除了將此次誤會解除之外,陛下嚴令貧道不得以公謀私為難任何參與此次事件之人。

陛下如此,吾等益州人士還有何不放心的?」

眾人聞言皆羞赧點頭稱是。

鄭度見狀,心中也有些懊悔。

心道,也許是自己執念太深,將亂世之中互相攻伐之事當作評判君主德行標準,致使自己對於先帝代劉璋、救蜀中黎民之舉耿耿於懷……

正思慮間,范寂聲音在鄭度耳邊響起。

「鄭公,陛下仁德,知道鄭公心中有所芥蒂,定然會對此事有所偏見,特令貧道不得為難鄭公。

如今貧道見鄭公有所思慮,想到鄭公應是心有所感。

既然如此,鄭公何不放下心中芥蒂,安享晚年?」

鄭度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嘆氣道:

「謝逍遙公提點,謝陛下恩典!

老夫這就返回家中,以後再不過問天下之事……」

言罷鄭度向台下眾人拱手一拜,正色道:

「諸位,方才老夫所言多為一時情急,氣急敗壞之言,大家不必放在心上。

如今陛下繼承先帝衣缽,心懷天下、濟世匡漢之君。

之前嚴懲益州官員之事,定是有因有果之舉,若無不臣之心,陛下定不會為難任何人。

老夫言盡於此,日後此等拋頭露面之事,還請諸公另請他人,告辭!」

不等眾人反應,鄭度向霍弋、范寂以及台下眾人一拜,而後昂首下了高台,向城外而去。

范寂見民心已穩,將此番事件來龍去脈向大家言明。

待眾人將懸著的心完全放下之後,范寂還不忘提醒大家,「日後若朝廷有政令使大家不明,可先向自己詢問,然後再做決定」。

一切處置妥當,范寂向眾人告辭,隨霍弋一同回宮向陛下復命。

事件平息,各地大族、豪強,也分別打道回府,成都又恢復之前平靜狀。

七月初,全國形勢趨於平靜,期間李世民將朝內外官員職位、數量進行了詳細調整。

如今朝內外官員總數降到年初時的一半以下,同時還有一部分職位空缺,待提拔有才德之士補進。

李福由於巧言善辯,嗅覺靈敏,早早將自己責任摘乾淨。

許多事情已經被李福提前隱瞞、篡改,導致李仁口供到達成都后,已經不能完全對應的上李福之罪,李福算是逃過一死。

看在李福確實也是個人才的份上,李世民將李福貶為庶民,令其子襲其爵位,留在朝中。

王彭、王振父子就沒那麼敏銳的正政治嗅覺了,直接被判了斬立決,流放三族。

其中好多之前置換到這些人名下的邊郡新地,也被朝廷收回,重新賞賜其餘有功之臣。

新地的開發以及與蠻夷的友好交流、發展也真正走上正軌。

李世民的第二部計劃也基本實現,只差一個時機,引出自己上一世能橫掃寰宇的「府兵制」「均田制」新政。

沒讓李世民等太久,自己得以提出新政的借口就來了……

漢建興十三年、東吳嘉和四年、曹魏青龍三年,七月。

李世民正與樊阿在御書房密議楊苒傷情,以及『開顱之法』具體施行時間。

忽然侍立在外的張嫣興奮敲門道:

「阿斗哥哥,鄧大人回來了,似乎還帶來了關於吳國的重要消息!」

李世民答應一聲,而後小聲對樊阿道:

「開顱時機就依先生意思,屆時先生有何需求只管提,朕絕不遲疑!」

樊阿向陛下抱拳一拜,也壓低了聲音。

「黃夫人那邊已基本痊癒,過些時日楊苒傷情有了結果,在下也就到了向陛下告別之時……」

「哎~樊阿先生莫急,此時楊苒傷情未定,談告辭還為時過早。

時機成熟時,朕自然不敢強留先生!」

言罷,將樊阿送出御書房,與樊阿告辭之後,李世民看向張嫣。

「小妹,辛苦一趟,將伯苗將軍請至金銀殿。」

張嫣點點頭,轉身向宮門而去。

「陳忠、黃皓,隨朕前往金銀殿等待伯苗將軍!」

三人一路疾行,不多時就來到金銀殿。

剛到金銀殿,就見鄧芝已經等在殿門外。

李世民眉梢一挑,一邊迎上前來參拜的鄧芝,一邊好奇道:

「伯苗怎來得如此之快?朕御書房距此可比宮門近多了!」

鄧芝一路舟車勞頓,神情略帶疲倦。

努力打起精神,迎著陛下躬身而拜:

「臣鄧芝奉陛下旨意回使東吳,加強兩國同盟。

如今一切進展順利,吳主因要事,托臣歸蜀來見陛下,順道帶來一封吳主孫權親筆信。」

說着,將一封密函自懷中取出,雙手呈上。

張嫣趁著陛下接信、展信的空檔,調皮道:

「阿斗哥哥以為伯苗將軍從何處進的宮?又為何比您快一步到了金銀殿?」

說着還不忘指一指背後的北門。

李世民將信展開后,看了看北門,而後朝着張嫣會心一笑。

「原來伯苗來時便已繞至北門等候,怪不得快朕一步!

來大家一同進殿座談。」

言罷,一邊瀏覽手中密函,一邊向金銀殿內走去。

剛到金銀殿內,李世民就連續叫了三聲「好」。

眾人不明其意,都一臉疑問的看着陛下。

李世民將密函看完,又是一陣大笑,而後感慨道:

「孫權等人還是對淮泗念念不忘啊!之前五攻合肥未果,今番卻是又要出兵相爭!

不過也好,若如此,朕也就有了合理的借口來引出新政了!」

言罷看向鄧芝,笑道:

「如今東吳與曹魏再結新仇,恐怕合肥之戰不可避免。

信中所言並不詳細,還望伯苗將此事細細道來。」

說着,示意鄧芝入席座談,自己也行至上首位跪坐。

鄧芝待陛下坐定后,快步入席跪坐,略微調整后,正色道:

「今年春天,孫權派人在江北屯田,意在增加秋天收穫,以充軍資。

然疏於防範,遭曹魏揚州都督滿寵突襲。

其江北屯田大營十數處,農田無數,皆毀於一旦。

屯田軍更是損失慘重,孫權暴怒,召集百官議事,商議如何反制曹魏。

此時,遼東公孫淵遣使臣求見,有意投奔東吳,受封吳國燕王、領遼東太守。」

「伯苗且慢!

據我所知,建興十一年時,公孫淵才殺了吳使示好曹魏,如今怎的又要投奔東吳?

莫非遼東局勢有變,又或者東吳之前向遼東許了什麼好處?」

李世民聽到「遼東公孫淵」幾個字,當即警醒起來。

此時遼東可千萬不能出什麼亂子,自己還需要三年後公孫淵反魏自立,引誘司馬懿去攻。

但轉念一想,似乎歷史上這幾年公孫淵與東吳確實往來頻繁。

名面上公孫淵臣服曹魏,實際上也在審時度勢,時常與東吳私通。

鄧芝見陛下遲疑,趕忙解釋道:

「此事詳細原委臣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曹魏已對公孫淵有了想法。

公孫淵暗投孫權,多半也是想為自己留條後路。

況且孫權早就有意打通東吳與遼東的海上商路,與遼東往來貿易。

如今在滿寵突襲東吳江北屯田軍的當口,公孫淵又前來示好,正合了孫權的心意。

商議許久,孫權決定再次出兵合肥、廣陵,也是向公孫淵展現決心和實力,也是為了趁機報復滿寵突襲之舉。」

「怪不得這麼急着讓伯苗回蜀,看來此番孫權是鐵了心要與曹魏碰一碰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李世民穿越劉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李世民穿越劉禪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孫十萬舊活新整,鄧芝回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