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115章

第115章 第115章

雖然不能把廚師打包帶走,但是陳頌趁機和老闆請教了很多做飯的技巧,老闆本來也不指望着靠手藝賺多少錢,自然也沒有什麼敝帚自珍的心思。

他對司機的情況也有所了解,知道陳頌是位院士還有點興奮,院士跟他學做菜呀!

四捨五入,他日後也可以跟別人吹噓,他還當過院士的老師了。

此行除了學術方面的收穫之外,陳頌還帶了很多新鮮的牛奶以及對自己廚藝的滿滿自信心回去。

趁著童一淮在家的時候,陳頌信心滿滿地親自下廚,然後兩個人坐在餐桌邊沒滋沒味的吃着新鮮出爐的晚餐,看得阿姨心疼不已,連忙讓他們別吃了,她重新給他們做飯。

但陳頌和童一淮都是很有原則的,自己做出來的東西雖然難吃但至少能吃,肯定不能浪費了。

至於給別人吃,自己造的孽,何苦為難別人呢?

吃完飯,兩人坐在天台上消食,陳頌眼神有些獃滯地說道:「我覺得我真的學會了的。」

童一淮:「嗯,你的腦子學會了,手沒有。」

陳頌:「這不科學,手是由大腦控制的。」

童一淮:「雖然但是,有些事情雖然不能說不科學,但人類的大腦確實有些科學還無法解釋的黑箱,或者有很多。比如人類的藝術領域的很多創舉,甚至於很多時候我們的靈光一現,以及人類智商上的差別,都無法被科學完全解釋。」

陳頌終於轉過頭看童一淮,「我覺得不能這麼算。雖然有些廚師和美食家認為廚藝也是一門藝術,需要廚師的靈光一現和感覺,甚至還有人覺得廚師做飯的時候的心情也會對事物的味道有影響,當然這點有很大的爭議。不過就像沒什麼藝術天賦的人,只要經過足夠的培訓,也可能畫出漂亮的畫作、好聽的音樂等,即便它們被認為沒有靈魂。

「做飯也一樣,只要掌握了技巧,應該就能做出好吃的飯菜來才對。」

童一淮:「你也說了,是需要經過足夠的培訓,而我們並沒有,雖然請教了一些人,但完全可以說是自學的。就像是有繪畫天賦的人,就算是自學,也可以畫出好看的畫作,但沒有天賦的就,必須專門去學習一樣,所以出現現在的情況也是正常的吧。」

陳頌陷入沉思,「所以,我們果然還是要加強練習嗎?」

說到這裏,兩個人都是一臉菜色。

雖然但是,他們都不想再吃自己做的難吃的飯菜了啊!

這大概也是他們這些年都沒怎麼練習過廚藝的原因吧,當然忙也是原因之一。

陳頌回到幽州大學的第二天就見到了一個意外也不意外的訪客——王部長。

「陳教授,我們部里綜合了幾家有實力也有意向生產防輻射材料和防輻射服的企業,名單我帶來了,想請您也幫忙參詳參詳。」王部長笑呵呵地拿出一份名單放到了陳頌面前。

王部長雖然是科技部部長,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但對像是陳頌這樣的學者向來非常尊重,有事基本都是寧願自己多跑一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讓學者們去見他。

陳頌拿起名單,「已經有結果了嗎?你們辦事效率很高啊。」

王部長得到稱讚,樂呵呵地說道:「應當的應當的。不過我們對產生和生產線的要求畢竟不如陳教授你們了解,所以最後還是希望由陳教授您給出意見,再決定由哪一家負責。」

這個事情陳頌之前在對撞機項目的時候,業務也算熟練,點頭說道:「您放心,我會仔細考察,給出一份專業的綜合意見。」

王部長對陳頌也非常放心,連連點頭說道:「那就拜託您了。」

說完,他遲疑了一下,「其實我這次來還有一件事情,陳教授您最近有空嗎?」

陳頌已經放下了那份名單,畢竟這只是一份名單而已,他對這些企業沒有那麼熟悉,不可能只看名單就看出什麼來,到時候還是要綜合全面考察。

聽到王部長的話,陳頌抬頭看向對方,問道:「王部長有事不妨直說。」

王部長說道:「這件事情其實我也是受人所託。有關陳教授您多年前發表的那篇關於暗物質的論文,我們國內其實也有進行過相關的研究,可以說有一些令人振奮的進展,但一直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其中鄭教授對暗物質探測器按照您在論文上提到的方法進行了改造,前幾天鄭教授的實驗室傳來消息說他們可能捕捉到了暗物質存在的信號。但是因為只有一處信號異常,也可能是誤差,並且在此後的實驗中一直沒有再出現同樣的信號,所以鄭教授也不敢確定那到底是誤差還是真的發現了暗物質,消息也沒有放出去。

「您是論文的作者,在數學方面也有極高的造詣,所以鄭教授找到了我,希望您能夠幫忙分析一下實驗數據。」

陳頌聽到不由愣了一下,自己論文他當然是記得的,但是沒想到現在就能有成果出來了。

雖然他在論文里詳細分析了探測暗物質的方法,並且預測了暗物質的性質,但是暗物質能夠隱藏這麼久不被人類發現自然是非常難以探測的,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手段,不是說不能探測到,但總之也是撞大運的事情。

這也是陳頌寫出了那篇論文之後,卻沒有選擇直接去進一步研究暗物質的原因之一,這種賭運氣的事情,他不太想做。

沉吟了一下,陳頌說道:「如果鄭教授不介意的話,數據可以給我發一份。不過我最近確實不是很有時間,所以不一定什麼時候能夠給他結果。另外,他的懷疑是對的,如果信號只出現一次,確實很可能是誤差。」

王部長點點頭,說道:「我會把您的話轉告鄭教授。」

雖然就目前來說,還看不出來暗物質有什麼實際的作用,但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一個國家來說,在有餘力的情況下,生活不能只有眼前的苟且,還要有詩和遠方。

不過說起來,如果真的能夠發現暗物質的話,陳教授的諾獎就穩了吧?

這幾年夏國倒也出現了幾個諾獎得主,但依然遠遠不夠,和其他老牌科技強國來說,非常弱勢,夏國也很喜歡能夠多出幾個諾獎得主,哪怕是提名者也好。

就是陳教授自己看起來,似乎沒那麼上心,王部長離開之前瞅了陳頌平靜的臉一樣,暗自嘀咕。

不過王部長很快也想明白了,畢竟陳頌已經拿到了同級別的獎項,能夠冷靜對待諾獎,也是正常的。

鄭教授那邊的數據很快就發到了陳頌的手上,但就像陳頌跟王部長說的,他最近確實不算很有時間,一方面需要根據從東方超環那邊得到的信息和熟悉,對可控核聚變的理論研究進行完善;另外一方面,他還得指導防輻射材料工業生產流程的改造,以及考察那份王部長提供名單上的企業。

但陳頌自己對暗物質的研究還是很感興趣的,否則他當初也不會做那個課題,所以還是盡量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對鄭教授提供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當然因為時間不多,並且數據也非常龐雜,效率不是很高。

而鄭教授呢,在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前,也不太甘心放棄。

他研究暗物質已經十幾年,按照陳頌的方法進行實驗也有幾年時間了,這是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真的很難說服自己放棄。

所以他還原了得到這組數據的那次實驗的一切參數,進行了無數次的重複試驗。

但命運好像是在跟他開玩笑,伺候不管他重複了多少次實驗,都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他的學生也是愁眉苦臉的,課題沒有結果,等於他也不能畢業。

看了看皺眉看着屏幕的鄭教授,學生小心地問道:「教授,還繼續嗎?」

鄭教授半天沒有說話,過了許久才道:「重新檢查一下那天的實驗參數,確定沒有問題的話,繼續實驗。」

「好的,教授。」學生很快答應,然後去做了。

雖然他其實也有些懷疑,這樣無止境的重複實驗,真的能夠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嗎?

可是做點什麼,總比什麼事情都不做來的好。

他還記得剛剛發現那組異常數據的時候整個課題組的興奮,以及當發現無法重複得到數據的時候的失落。

人生啊,果真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

當學生們正在重新檢查數據的時候,鄭教授的手機彈窗提示他的郵箱收到了一封新郵件,發件人正是陳頌。

也在懷疑人生之中的鄭教授頓時振奮了起來,連忙點開了這封郵件,仔細閱讀起來。

「鄭教授,欣聞您對暗物質的研究取得了可惜的成果,但囿於工作的忙碌,時至今日才給您回復,萬分抱歉。經過對您提供其他數據和異常數據的分析,我判斷您捕捉到的異常信號確實是暗物質的可能性很高。至於之後您進行重複實驗得到的數據,除了沒有異常信號之外,其他數據和那次也有細微差別。

因此我推測,您此後進行的重複試驗,可能有參數上的細微差錯。我對此進行了計算,給出了幾個可能錯誤的參數和可以嘗試的正確參數,具體的論證和計算過程在附件中。

希望我所做的工作能夠對你們的工作有所幫助。」

鄭教授看完,連忙下載了附件打開,附件的開頭就是陳頌給出了幾個參數,下面才是論證和計算過程。

還沒等鄭教授仔細看計算過程,就聽到了學生有些興奮地聲音,「教授,參數有問題!」

正常情況下,參數有問題當然不值得高興,但現在這個時候,發現參數有問題,就說明他們還有希望。

鄭教授聽到暫時也顧不上看論證過程了,趕緊走了過去,「什麼問題?」

學生指著屏幕上的數據說道:「那天的數據,因為程序的一點小故障,錯了一位數,而我們記錄的數據,是按照原本設定的參數來的。」

鄭教授看着屏幕上的數據,腦子裏浮現出來的確實附件里陳頌給出來的參數,其中第一對正好就是電腦屏幕上的那個數字。

鄭教授忍不住低頭看了看手機屏幕,又抬頭看了看電腦屏幕,低聲說道:「厲害啊……這就是菲獎得主嗎?」

同樣對着這些數據,鄭教授包括課題組的其他人,就完全沒有發生有什麼不對,今天鄭教授之所以提議重新檢查參數,純粹就是死馬當活馬醫的盲猜。

而陳頌,手裏只有這些數據,也把數據都玩出花兒來了,簡直就跟算命一樣,一說一個準。

當然,鄭教授不是說陳頌跟算命一樣沒有科學根據,他只是想要表達一下陳頌的神奇。

鄭教授說話的聲音雖然不大,但他旁邊的學生還是聽到他好像說了什麼,因為沒聽清楚所以問了一下,「教授,您剛剛說什麼了嗎?」

鄭教授也沒有隱瞞,說道:「陳院士那邊剛剛給我回了一封郵件,他從我們給出去的數據之中,發現了參數的錯誤,還給出了幾組可能正確的參數,其中第一組就是這個。另外,陳院士說,我們發現的信號就是暗物質的可能性很大。」

聽到這話,鄭教授明顯感覺到,課題組所有人的精神都變得更加振奮了,顯然來自陳頌的認可讓他們信心大增。

這就是這個年輕院士現在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嗎?

陳頌的年紀比起當年當然已經沒有那麼年輕了,但是在學術圈還是年輕得過分,和鄭教授的年紀都差不多大,這讓鄭教授不免心裏複雜。

但複雜歸複雜,鄭教授也不得不承認,來自陳頌的認可,不僅讓他課題組的年輕人振奮,他自己其實也是振奮的。

心中百轉千回,表面上鄭教授只是沉穩地說道:「既然已經發現了問題在哪裏,那就改動參數,繼續重複試驗。」

吩咐下去之後,鄭教授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打開電腦開始給陳頌寫回信。

「陳院士,非常感謝您撥冗幫助我們分析了這些數據,您的幫助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再次檢查了實驗參數之後,果然發現了參數的錯誤,正確的參數正是您給出的第一組數據。現在我們正在進行重複試驗,期盼能夠為您帶去好消息。您的論據我還未來得及細看,但若是重複實驗成功,論文可能會用到您的論證過程,希望得到您的許可。」

當然數據肯定是不能白用的,到時候論文的作者肯定也會有陳頌的名字,這也是默認的,就不必多說了。

陳頌那邊看到之後也很快簡單地回了一封信。

「鄭教授,很高興能夠幫到你們,我同樣期待你們能夠傳來好消息。至於論證過程,你們可以使用。」

此時的陳頌其實剛剛結束對幾家企業的考察回來,關上電腦看着童一淮,笑道:「鄭教授他們那邊已經發現問題,看來暗物質的神秘面紗即將被揭開一角。師兄,你對希格斯粒子的研究進展如何?搞不好我可能要比你先拿諾獎了哦。」

童一淮揉了一把他軟絨絨的頭毛,笑道:「還不錯。至於誰能先拿諾獎,那還真說不準,諾獎可沒有那麼強的時效性。」

諾獎……確實沒有那麼強的時效性,並不是研究成果出來之後就一定能拿到的,評委有種種不同的考慮,比如資歷啊,比如研究成果是否需要時間的驗證啊之類的。

甚至還有人排著隊等著領獎,有時候還有點排排坐分果果的既視感,只是排隊的人和研究成功更高大上而已。

陳頌也不在意,笑盈盈地看着童一淮,「師兄,我們要不要打個賭,看誰先拿到諾獎?」

看起來對他們能拿到諾獎非常有信心,也不知道概算是自信還是狂妄了。

童一淮也不在意,他本來也是個對自己很有信心的,他確信自己的研究成果會有資格拿諾獎,如果沒有拿到,那一定不是他的問題,是諾獎的問題。

童一淮問道:「賭什麼?」

陳頌認真思考了一下,然後說道:「一時之間我居然想不到有什麼想要的,那麼就輸的人答應贏的人一個不過分的要求怎麼樣?」

童一淮嚴謹地問道:「過分的界限由誰定?」

陳頌:「輸的人定。」

童一淮微笑:「好。要定個契約嗎?」

陳頌也露出了笑容,「那就不用了,我相信童院士的信譽。不過如果童院士不信我的話,那也不是不能定契約。」

這是個送分題,童一淮道:「我像你相信我一樣相信你。」

這邊陳頌和童一淮該吃吃該睡睡,生活毫無波瀾,另外一邊鄭教授他們卻興奮地一整夜沒睡覺,再次開始了枯燥乏味地無數次重複實驗過程,眼睛盯着電腦屏幕看的都紅了。

即便是用了正確的參數,也並不是每次都能捕捉到異常信息,甚至可以說能夠捕捉到的頻率很高。

但是這次,他們確實再次捕捉到了同樣的異常信息,即便頻率很低也是確實存在的,這已經不能用誤差來解釋了,誤差不可能這麼准,每次都一樣。

整個課題組一片歡騰,和之前一段時間的壓抑截然不同,鄭教授臉上也常常掛着笑容,並不阻止他們的狂歡。

等大家差不多都冷靜下來之後,鄭教授說道:「差不多可以開始寫論文了,稍後我把陳院士的論證發給你們。」

其他人都點頭,有一個學生興奮地問道:「教授,論文我們發哪?」

這可是世界上第一次捕捉到暗物質的直接證據,論文無論發在哪裏,都是值得被收錄的。

想他們以前發篇論文還要考慮夠不夠資格,這次卻完全不需要考慮這些,本學科領域的所有期刊隨便他們挑,這就是大佬發論文的時候的感覺吧?嘿嘿嘿,確實很爽!

鄭教授想了想說道:「這篇論文值得一個《自然》主刊,對了別忘了把陳院士列為共同第一作者。」

雖然陳頌只負責了數據分析部分,但是誰也不能否認數據分析的重要性。

課題組的其他人也都沒有意見,瞭然地點頭。

多加一個第一作者並不會影響他們對論文的貢獻,論文又沒有規定能有幾個第一作者,雖然第一作者多了是會變得不那麼值錢,但反正多加一個不算多。

最重要的是,他們很清楚自己的分量並不值得《自然》期刊特殊對待,如果想要在論文審核上有點特殊待遇,加上陳頌的名字會方便很多。

之後的事情鄭教授沒有太操心,他已經開始考慮起了後續的研究。

直接探測到暗物質的存在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則是真正捕捉到暗物質粒子,對它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這一步該怎麼做,陳頌的論文也已經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只是以目前的儀器還做不到。

但是鄭教授也有打算,既然已經探測到了暗物質,他們自然也可以開始進一步改造升級儀器和技術,追求更深入的研究成果了。

鄭教授有信心,只要他們的論文發表出來,他後續的課題和經費申請能夠輕易通過。

鄭教授不是陳頌和童一淮那樣的天才,當然也絕對不是庸才,他一直從事對暗物質的研究工作,現在有了成果也不可能離開自己熟悉的領域,只會在這個方向繼續深挖下去。

直接觀測到暗物質的存在,對學術界確實是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又有陳頌的名字作為保證,《自然》雜誌很快讓它進入了同行評審的環節。

不過想要通過這個環節並不容易,因為論文雖然有陳頌的論證支持,在數據分析和論證方面非常嚴謹,可是數據本身是否準確,拿到論文的學者還需要進行重複實驗。

然而問題在於,他們沒有同樣的探測器,即便進行了緊急按照陳頌論文的方法進行了技術改造,徹底完成並且重複實驗也已經是半年之後的事情了。

不過對此鄭教授的團隊倒也沒有什麼疑義,實際上在論文審核這件事情上,半年的審核時間,甚至不算長的。

等到論文審核通過的這半年時間,誰都沒有浪費,鄭教授已經開始做新課題的準備工作。

陳頌那邊更是將可控核聚變的理論研究推進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至於防輻射材料生產流程的工業化改造也已經完成,正在對工廠的生產線進行改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跑團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跑團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5章 第115章

%